1.老外不卖五轴联动数控系统给中国,中国人就没有五轴机床可用,真的吗?
百分百谣言。
国内现在商品化的五轴数控系统有大连光洋、上海铼钠克、上海拓璞、深圳海德盟、武汉华中、广州广数、沈阳飞阳、沈阳蓝天、陕西华拓等等,是不是有挑花眼的感觉?其中,有多家系统经受住了市场的严峻考验。北京精雕的五轴系统也已进入成熟期,全部自用,不对外销售,有技术的企业就是这么任性。
业内比较公认的说法是,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五轴技术,目前的数控系统和国外数控系统的差距在10年左右,这个差距主要在于效率和稳定性。
其实国产系统厂家们巴不得国外五轴系统延续对中国的禁运政策,这样自己的产品可获得更多的被选用机会。数控系统的规律是这样的,用户量越多,反馈的信息量越大,进步也随之越快。随着国产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的逐大,中国数控系统进步的幅度会越来越大。
不是机床厂不愿意用国产高端系统,而是被谣言洗脑的用户不接受。亲爱的同胞们,你们愿意给中国机床一些追赶高端的机会吗?
大家最关注的数控系统芯片问题,国产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。数控系统所用主芯片主要有三类,第一类用通用CPU,国产有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3B,这颗芯片已用于北斗卫星,另有江南计算所的申威、上海兆芯自主x86处理器等;第二类用嵌入式ARM,这是数控系统主芯片的主流发展方向,有国防科大的火星和飞腾1500,著名的天河2A超级计算机(连续五届夺得世界超算排行榜性能冠军)的部分芯片采用了飞腾1500,还有应用在高档手机上的华为海思麒麟920,展讯、瑞芯微、全志、炬力等众多厂商在ARM领域展露头角,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;第三类用运动控制芯片,国内有深圳市斯迈迪的SM5000,上海云山的AFDX05。
高柔性高效的五轴数控机床一直不能得到普及,主要原因是装备了国外系统的五轴机定价权被国外企业掌握,整机价格高居不下。高端机床的普及化需要突破老外设定的价格天花板,可以大胆预测,假如850五轴立式加工中心的价格可以低于50万这个临界价格,便可以迅速普及,并可飞速筑就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,能实现突破任务的,除了配备国产五轴系统的国产机床外,别无选择。这是中国机床行业的一个巨大商业机会,和三轴国产850立加突破30万大关的前夜非常类似。
2.老外机床的铸铁、钢材和热处理技术比中国领先太多,真的吗?
片面的说法,机床行业的这三项技术老外并不领先,他们领先的是生产管控。
机床本体所用材料分为结构件和运动部件两类,主要承受在低温状态下的冲击和摩擦,用的是很普通的金属材料,远不能和航空发动机所用材质的技术含量相比。结构件常用HT250灰口铸铁、聚合物混凝土加金属嵌件也是常见的选择。国外常用GC275米汉纳铸铁,为添加了孕育剂的灰口铸铁,商业炒作的概念品。机床的运动部件中,主轴材质常用45、40Cr、20CrMnTi等钢材。国内苏州和佛山,有多家米汉纳铸件厂商,济南和苏州有多家优质的聚合物混凝土厂家。
为了消除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因冷却不均匀而产生的铸造应力,防止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,往往会采用去应力退火工艺。方法是将铸件加热到 500~600℃,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冷至150~200℃以下出炉空冷。有时把铸件在自然环境下放置很长一段时间,使铸件内应力得到松弛,这种方法叫“自然时效”。有些精密机床,铸件在机械加工之后,还会再做一次去应力退火或者振动时效。机床的硬轨和主轴的轴承档,一般采用超音频表面淬火工艺。
看到了吗,机床的铸铁、钢材的材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采用的也是最常规的热处理技术,老外用的也是相同的材料和技术。可为什么有些低端国产机床容易变形,导轨不耐磨吗?原因有二,一是偷工减料,为了降低成本,使用了低标号的铸铁、不做去应力退火,二是为了赶交期,缩短退货时的保温时间或者自然时效时间。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的缺失,是造成很多中国机床品质低下的原因,而不是技术。
国外有些企业采购中国产机床光机,装上电气后返销到中国。中国的金切机床零附件出口额中,80%是机床光机。
3.老外的机床很少会有故障,真的吗?
片面的说法,老外的故障率低和使用待遇、维护待遇有直接关系。
机床的故障率一般用MTBF(平均故障间隔时间)来衡量,这个指标属于事后统计指标,没有办法预测。为什么有很多人还没有使用机床之前,就认定国外机床的故障率低于国产机床呢?
进口机床一般被用户称为核心设备,仅用于精密加工工序,同时承担着企业的脸面职责,日常享受的待遇是这样的:让他住在恒温确保机床受到温升热变形的影响、周边挖以防震沟防止其他设备的振动波传入,操作者是企业里最优秀的操控师傅,配以做过动平衡的夹具和刀具、用的是最好的润滑油和切削液、安排最优等级的维护水平。伺候爹的水准。
假如进口机床出现故障,服务人员到现场巡视一圈,马上会找到你们这个恒温车间的温度温差超过了5度,油冷机温度设定和环境温度不一致,等等诸如此类的原因,故而障碍是因为使用不当造成的,和我们的机床没有关系。用户只能心悦诚服的接受。
国产机床呢,干的是最累、最苦、最脏的活,享受的待遇是怎么样的呢?“空调?别逗了,这点身价的机床还用得着恒温环境?” 又要马儿跑的快,又不想给马儿吃草,是国产机床面临的使用逻辑。国产机床大多处于杂乱无章的环境、配件和刀具能用就行、敷衍了事的日常点检,来了新员工,先安排到国产机床上练练手,经常性的大吃刀超负荷运转。脏乱的环境、欠缺保养、超负荷运行、不当使用,是导致机床故障率攀升的四个主要原因。
曾经多次参与过德国某品牌机床和意大利某品牌机床的验收项目,遇到过加工尺寸漂移、关键部件不工作、漏油、工装设计不合理等品质问题。外国人也是人,生产的机床同样会发生故障,无需迷信。
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协会2015年的测定,进口加工中心的MTBF时间平均为2000小时,国产加工中心平均为1100小时,差距比10年前的2000对500拉近了很多。如果进口机床和国产机床享受同等待遇,两者的MTBF差距还会大幅缩小。
4.老外的装配技术比中国高很多,真的吗?
片面的说法,老外的装配技术不比中国人高,而是生产管控领先。
老外的机床装配技术并不比中国人高,为什么普遍装配质量较好?是管理技术,具体点讲,是标准化上的差距,和装配工艺纪律性(即执行力)上的差距。
拿装配线性导轨来说,以哪个面定位,先装哪个螺丝,后装哪个螺丝,螺丝孔中滴多少润滑油,拧螺丝的时候用多大力,顶尖的国外企业都有详细的作业标准,这些标准是经过科学计算设计出来的,员工也会按照这个标准认真执行。
国内呢?大多数没有作业标准。技术工人凭自己的经验和心情去装配,高兴的时候螺丝多拧两圈,不高兴的时候少拧两圈,这就是同一批机床的品质良莠不齐的原因。常有工厂销售和客户拍胸脯,我给你找个技术好的老师傅帮你装这台床子,不放心的客户甚至会找到装配师傅,好烟好言伺候,生怕师傅不认真。老师傅们还真拿自己当回事了,拿着经验捏着藏着,生怕被别人学会后丢失自己在工厂的地位。有一些工厂有装配作业标准,但这些标准要么没有量化、要么是仅凭经验的量化,不能提高装配品质。设计装配标准难吗?不是很难,问题是有几个机床厂的领导重视?最可怕的是有标准却不按照标准执行,丧失执行力的企业等于是失控的企业,品质可想而知。
十年前,曾经去过一个国内一线机床厂,车间主任向我吹嘘员工的高效率,说最快的员工一个月可以装配72台机床。老金好奇地问是怎么做到的?他很自豪的说,我们是承包制,多劳多得,员工天天加班,加班的时候把亲朋好友都叫过来帮忙。如此的企业管理,让老金在炎炎夏日出了一身冷汗。
见识过格力的标准作业体系和现场执行力,这样的管理才能确保每批产品每件产品有相同的高品质。所幸的是,越来越多的机床厂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,纷纷在努力改变现状。窃以为,精益生产可以有效帮助中国机床提升品质。